校企携手育英才协同创新启新程 ——第三届华孚工程师班顺利开班
2025-11-12 16:49:08
2025年11月12日下午14时,皖江工学院与华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第三届华孚工程师班开班仪式,在敦行楼H518会议室隆重举行。华孚精密科技华越学院主任柴婕、专员陶永健,皖江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朱天宇、党总支副书记颜婷婷,及19名新学员共同出席。此次仪式是双方深化产教融合、聚焦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前两届工程师班已成为校企协同育人的典范。
朱天宇院长首先致辞,对企业领导表示欢迎,向新学员致以祝贺。他指出,机械工程学院坚持“立足行业、服务地方”理念,华孚精密科技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在技术与人才需求上积累深厚,“华孚工程师班”正是学院对接企业需求的创新探索。前两届毕业生凭借扎实素养在企业表现优异,学院将以此为新起点,优化课程设置、整合资源、选派优师,全力保障培养质量。他勉励学员珍惜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成长为行业所需人才。
华越学院主任柴婕代表企业发言,介绍了华孚的核心业务、技术优势及人才战略。她强调,企业将人才培养作为发展核心驱动力,与皖江工学院的合作搭建了稳定人才桥梁。华孚工程师班是校企深度融合,而非简单订单式培养,企业将提供前沿资讯、真实项目场景及专业导师指导,助力学员熟悉工作模式、掌握核心技能。她鼓励学员保持求知欲,在实践中积累提升,实现个人与企业双赢。
往届学员代表、21级李余同学分享了成长经历。他结合在华孚班的学习及现工作体会,称“理论+实践”模式让自己提前掌握企业标准,导师指导助其少走弯路。他勉励新学员善用优质资源,主动沟通、参与实践,在解决问题中提升竞争力,其分享让新学员信心倍增。
互动环节中,新学员围绕课程、实践、职业发展踊跃提问,校企领导逐一细致解答,消除了学员疑虑。据悉,第三届工程师班将总结前两届经验,课程紧密对接企业需求,除学院核心课外,企业增设《涂装工艺学》、《现代压铸模技术》、《商务英语》等特色课程内容,安排技术骨干到校授课。学员还将进入企业车间实习,参与真实项目研发生产,实现“学习即实践、毕业即上岗”。
仪式在热烈掌声中落幕。此次仪式为校企深化合作筑牢平台,也为学员成长指明方向。相信在双方努力下,第三届学员必将在知识与实践中成长,为校企合作书写新篇章。
附录一:李余同学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我是第二届华孚工程师班的李余,目前在华孚担任质量助理工程师。今天能回到母校,和即将开启实习之旅的你们分享心得,既亲切又感慨——仿佛昨天我还和你们一样,带着忐忑与期待,等待着踏入企业的那一刻。
还记得去年决定加入华孚工程师班、准备六个月实习时,我心里满是纠结。一方面,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担心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到了公司派不上用场,毕竟书本上的公式、图纸,和生产线上的真实问题之间,总像隔着一层“距离”;另一方面,也悄悄顾虑:六个月的实习会不会只是“打杂”?每天忙着整理报表、跑腿传文件,根本接触不到核心工作,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实践机会。
真正开始实习后,我才真切感受到校园与企业的不同。在学校,我们大多跟着老师的节奏推进学习,遇到问题有充足的时间查资料、找同学讨论;但在企业里,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遇到问题必须主动想办法解决,或是及时跟同事、前辈沟通请教。一开始,我总习惯等师傅安排任务,后来慢慢学会了“向前一步”——比如提前整理好第二天要用的资料,提前跟师傅确认当天的工作重点。这种“主动意识”的转变,是我在校园里很难学到的宝贵经验。
更让我温暖的是,公司的同事氛围格外轻松愉快。工作中,每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从一线工人到经理领导,大家都愿意伸出援手;工作时我们是并肩协作的伙伴,休息时更像无话不谈的朋友。有时我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师傅虽然会严肃指出我的问题,却总会默默帮我善后,替我承担失误带来的麻烦。这份包容与关怀,让我在公司真正有了“家”的归属感。
当然,这段实习最珍贵的不是我了解了质量这个岗位,而是它让我提前体验了职场:我知道了怎么跟同事协作,怎么合理的沟通,更重要的是,我不再害怕未知,反而对未来的职业生活多了很多期待。“华孚工程师班”给我们的,不只是一个实习机会,更是一个试错和成长的平台——在这里,有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支持,有前辈的耐心指导,我们可以放心地去探索、去尝试,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向。
同学们,华孚工程师班最特别的地方,就是给了我们一个“提前走进职场”的机会。这六个月的实习,不是让我们去“当学徒工”,而是帮我们在校园和企业之间搭起一座桥——让我们能把课堂上学的知识,在生产线上真正用起来;让我们能提前适应职场的节奏,少走很多弯路。未来当你们走进华孚的车间,看到那些不停运转的机床、精准的检测仪器时,请记得:你曾经在课本上背过的每一个公式、画过的每一张图纸、做过的每一次实验,都能在这里找到用武之地。
最后,祝愿大家在皖江工学院的课堂上打好专业基础,未来在华孚的实习中收获满满。我特别期待,等你们实习结束的时候,也能带着自己的收获回到这里,跟下一届的学弟学妹分享;更期待有一天,我们能在华孚团队里并肩作战,一起为做好“精密制造”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往届学员代表、21级李余同学分享了成长经历。他结合在华孚班的学习及现工作体会,称“理论+实践”模式让自己提前掌握企业标准,导师指导助其少走弯路。他勉励新学员善用优质资源,主动沟通、参与实践,在解决问题中提升竞争力,其分享让新学员信心倍增。
互动环节中,新学员围绕课程、实践、职业发展踊跃提问,校企领导逐一细致解答,消除了学员疑虑。据悉,第三届工程师班将总结前两届经验,课程紧密对接企业需求,除学院核心课外,企业增设《涂装工艺学》、《现代压铸模技术》、《商务英语》等特色课程内容,安排技术骨干到校授课。学员还将进入企业车间实习,参与真实项目研发生产,实现“学习即实践、毕业即上岗”。
仪式在热烈掌声中落幕。此次仪式为校企深化合作筑牢平台,也为学员成长指明方向。相信在双方努力下,第三届学员必将在知识与实践中成长,为校企合作书写新篇章。
编辑:任龙军;初审:颜婷婷;终审:朱天宇
注:附录为李余同学发言稿附录一:李余同学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我是第二届华孚工程师班的李余,目前在华孚担任质量助理工程师。今天能回到母校,和即将开启实习之旅的你们分享心得,既亲切又感慨——仿佛昨天我还和你们一样,带着忐忑与期待,等待着踏入企业的那一刻。
还记得去年决定加入华孚工程师班、准备六个月实习时,我心里满是纠结。一方面,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担心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到了公司派不上用场,毕竟书本上的公式、图纸,和生产线上的真实问题之间,总像隔着一层“距离”;另一方面,也悄悄顾虑:六个月的实习会不会只是“打杂”?每天忙着整理报表、跑腿传文件,根本接触不到核心工作,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实践机会。
真正开始实习后,我才真切感受到校园与企业的不同。在学校,我们大多跟着老师的节奏推进学习,遇到问题有充足的时间查资料、找同学讨论;但在企业里,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遇到问题必须主动想办法解决,或是及时跟同事、前辈沟通请教。一开始,我总习惯等师傅安排任务,后来慢慢学会了“向前一步”——比如提前整理好第二天要用的资料,提前跟师傅确认当天的工作重点。这种“主动意识”的转变,是我在校园里很难学到的宝贵经验。
更让我温暖的是,公司的同事氛围格外轻松愉快。工作中,每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从一线工人到经理领导,大家都愿意伸出援手;工作时我们是并肩协作的伙伴,休息时更像无话不谈的朋友。有时我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师傅虽然会严肃指出我的问题,却总会默默帮我善后,替我承担失误带来的麻烦。这份包容与关怀,让我在公司真正有了“家”的归属感。
当然,这段实习最珍贵的不是我了解了质量这个岗位,而是它让我提前体验了职场:我知道了怎么跟同事协作,怎么合理的沟通,更重要的是,我不再害怕未知,反而对未来的职业生活多了很多期待。“华孚工程师班”给我们的,不只是一个实习机会,更是一个试错和成长的平台——在这里,有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支持,有前辈的耐心指导,我们可以放心地去探索、去尝试,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向。
同学们,华孚工程师班最特别的地方,就是给了我们一个“提前走进职场”的机会。这六个月的实习,不是让我们去“当学徒工”,而是帮我们在校园和企业之间搭起一座桥——让我们能把课堂上学的知识,在生产线上真正用起来;让我们能提前适应职场的节奏,少走很多弯路。未来当你们走进华孚的车间,看到那些不停运转的机床、精准的检测仪器时,请记得:你曾经在课本上背过的每一个公式、画过的每一张图纸、做过的每一次实验,都能在这里找到用武之地。
最后,祝愿大家在皖江工学院的课堂上打好专业基础,未来在华孚的实习中收获满满。我特别期待,等你们实习结束的时候,也能带着自己的收获回到这里,跟下一届的学弟学妹分享;更期待有一天,我们能在华孚团队里并肩作战,一起为做好“精密制造”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 上一条水利工程学院2023级水工专业认识实习动员大会顺利召开2025-11-12 16:49:08
- 下一条返回列表2025-11-12 16:4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