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网 > 最新公开

最新公开

首页 > 信息公开网 > 最新公开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关于修订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保证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是学院办学理念和培养特色的具体体现,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为了进一步体现学院“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的办学定位,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现对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皖教高〔2012〕7号)、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关于转型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内容、要求和标准,围绕我院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凝练人才培养特色。

  二、基本原则

  1、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成立系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设置、评价标准改革等工作。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将行业企业专家引入教学团队;联合企业培养“双能型”教师,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企业管理、科研、生产实践等活动,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开设企业实训环节,将课堂搬到实际的生产环境中,提升教学效果;鼓励更多的学生到实习基地结合工程实际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2、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要进一步明确就业主要岗位、专业核心能力要求、执业与资格(质)要求。深入调研企业行业需求,找准专业培养定位、专业方向和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分析设计本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及执业资格(质)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积极将行业资格标准引入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还要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

  3、优化课程体系

  调整课程设置,重组教学内容,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按照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理清专业相关行业的核心能力,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把课程目标定位在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上;要突破传统的学科性教育的课程框架,构建面向应用、能力为重、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加大选修课程比例,为不同来源、个性发展的学生制定多样化的、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特点的培养方案。

  4、强化实践教学

  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除了起到激发兴趣、增加感性认识、验证规律等传统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要创建与现实一样或仿真度很高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校企合作培养,探索校内与校外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课程与工程实践结合、毕业设计与行业应用需求相结合,真刀实枪地做学生适合的课题。

  5、因材施教、分类培养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学生个人选择,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培养多样化人才。适量增设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允许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课。完善学生与专业之间“双向选择”转专业机制。

  三、具体要求

  1.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与具体格式见附件。

  2.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应具体描述人才培养的主要服务面向及目标岗位、核心专业能力、应具备的专业相关资格及人才毕业5年左右的发展预期等内容。

  3.各专业总学分一般不超过162学分(素质拓展10学分不包括在内),其中选修课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20%,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科类、艺术类专业所占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30%,经管类专业所占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25%。

  学时学分转换原则为:每16学时1学分,集中实践环节为每周1学分。学分最小单位为0.5。

  4.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教育、集中实践教学四个部分构成。

  (1)公共基础课程含有“思政课”、数学类课、大学物理课、大学计算机课、大学英语课、军体课、院公选课等,采用“平台+个性化”的模式,原则上要求工科大类、经管大类、艺术大类分别设置共同的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同时设置学生可以个性化选择的层次和模块。

  “思政课”依照国家相关文件设定,(9.5+6.5)学分不变。“思政课”要优化实践教学,使课内理论讲授和课外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思政课”中的课外实践由学工部和各系辅导员结合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方式完成。

  数学类课程含高等数学(5+6学分)、线性代数(2学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3学分),总学分不变。课程采取分类型、分层次、分模块的教学模式,内容上必修和选修相结合。分类型是指考虑到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不同需求,将全院的高等数学课程分成三种类型:工科、经管、国教院;设置考研模块,针对考研学生开设数学III选修课程。

  大学物理课程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需要,采取分类型的教学模式,理论课程分成大学物理(水利土木类)4+3学分,大学物理(电气信息类)4学分、大学物理(能源动力类)4学分三种类型,物理实验分成三种类型,分别与上述三类相对应。

  大学计算机课采用必修课加选修课模式。信息技术应用基础(2学分)、VB程序设计与数据库应用VFP(3+1学分),C语言程序设计(4+1学分)。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快速提高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

  大学英语课程分设在1、2、3、4学期,学分采用(4+4+4+3)模式,其中3为选修课,前三个学期重点围绕CET4教学,条件允许的专业第4学期开设专业英语等选修课程。

  军体课包括军训和体育,军训2周,体育4个学期,每学期1个学分(32个课时),教学活动与体育俱乐部活动相结合。

  院公选课包括水文化、军事理论、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公共选修课主要采用MOOCS学习方式完成。

  (2)专业课程体系要参考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部2012版本科专业目录、教育部相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规范等要求,围绕我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来设置;要整体优化、精心设计,以“学以致用”为原则进行梳理和整合,推动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内容的选择除了要考虑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更要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导向;要注重行业能力的培养,及时引入企业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聘请行业专家开设课程,实现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既要避免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性,又要注意课程之间内容的对接;学期分配根据专业教育的实际需要和课程衔接的前后科学安排。

  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专业教育课的先修课程,反映本专业领域最基本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原则上在第5学期内完成,要适当减少专业基础课程比例,对专业基础课内容要进行优化整合,重新编排。专业基础选修课并入专业教育选修课课组中。

  专业教育课应围绕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原则上应安排在第7学期内完成,要突出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对接专业岗位要求包含体现专业能力的资格(质)证书考试的内容、校企合作培养课程、交叉复合课程模块、考研课程模块等。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可相应设置专业方向选修课组。

  (3)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实训等环节。各专业应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学时;要加强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协调,加强课程实验内容和理论教学内容的衔接,着力加强企业实习实训环节。

  四、其它事项

  1.所有课程由开课单位归口管理。所有列入培养方案的课程和环节均应由开课单位负责对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进行同步修订。课程名称同时要给出英文名称。课程代码由教务处统一编排。

  2.教学计划中的每门课程或教学环节均应明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用矩阵图表示出课程或教学环节与“培养规格”中所述的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对应关系。

  3.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如转专业、考研复习、就/创业、企业实习、境外交流等),适当调整学期课程设置,每学期的周学时要安排合理,相对均衡

  4.对各专业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时相同的课程,应统一名称和统一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相同但教学要求和学时不同的课程应在课程名称后加类别名以示区别;课程名称不能随意使用缩写词,确保课程名称的规范、一致。

  五、工作安排

  1.请各系部结合本部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修订工作。

  (1)2014年度确定的转型发展8个试点专业应按照要求修订,包括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工程管理、环境设计、车辆工程、酒店管理专业。

  (2)人才培养方案已经4年未修订的专业应按照要求修订,包括地质工程、通信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3个专业。

  (3)其他专业根据模板修订公共基础课内容,将教学计划中原有的学科基础课程中的选修课整合到专业教育的选修课中,并将“学科基础”课程组名称变更为“专业基础”课程组名称。

  2.2015版的培养方案印制时间为2015年7月,请各系部在此时间前完成修订、评审等工作。
 

43关于印发《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关于修订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doc
50d44b90b308c8af6a32ee26109bc435.doc (53.00 KB)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QQ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