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皖工要闻

皖工要闻

媒体皖工

新媒动态

院部快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皖工要闻

点燃创新引擎,培育产业新星——皖江工学院暑期创新实践绘就青春华章

  2025-07-14 10:47:25  

  骄阳似火,热浪翻涌,却丝毫未能阻挡皖江工学院学子们追逐知识与创新的铿锵步伐。在这个酷暑难耐的暑期,数百名同学毅然选择留校,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投身于创新工程实践的滚滚热潮之中,用青春的汗水与无尽的智慧,奋力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奋进篇章。

  一切为了学生,全校倾力筑牢创新基石

  皖江工学院始终秉持 “一切为了学生” 的教育理念,全力以赴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暑假前夕,学校便未雨绸缪,精心为留校同学安排了舒适的宿舍、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和宽敞明亮的教室,同时确保各类实践设备一应俱全。一批常年扎根实验室、与同学们并肩探索的骨干教师,更是依据学生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精心备课,从理论讲解到实践指导,从项目规划到资源对接,都做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周密准备。

  暑假伊始,在老师们的悉心引导下,数百名同学迅速开启创新工程实践训练。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提出创新工程实践课题,从选题背景的深入调研到研究目标的精准定位,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同学们的独立思考与创新思维;自主设计并制定详细方案,反复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创新性,力求做到尽善尽美;自主制作实物展品,在实验室里日夜奋战,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将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自主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学习专利申请流程,为自己的创新成果筑牢法律防线;自主通过学科赛事和暑期社会实践推广项目,积极与外界交流合作,让创新成果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为了学生一切,精准培训赋能成长之路

  助力学生掌握真才实学,成长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心愿。皖江工学院敏锐洞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积极引导和鼓励同学们围绕社会需求开展工程实践和理论知识学习。当同学们在实践和学习中遭遇困难时,学校迅速行动,及时聘请企业优秀工程师和校内外知名专家为学生答疑解惑,开展针对性培训,传授社会亟须的技术和知识。

  2024年暑假,学校特邀马鞍山市知名知识产权保护专家郭大美老师和安徽靓马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杜邵林老师,分别为学生开展“专利申请”和“低空经济”专题培训。专家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丰富详实的案例分析,让同学们对知识产权保护和低空经济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2025年暑假,学校再次发力,邀请郭大美老师为同学们深入讲解专利申请的要点与技巧,同时邀请我校优秀教师、在读博士朱正阳老师带来“人工智能”专题培训,紧跟时代前沿,为同学们打开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之门。同学们对这种紧跟社会实际需求的培训表现出极高的热情,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收获颇丰。

  为了一切学生,工程教育点亮职业梦想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绽放独特光彩,成就最好的自己,掌握一技之长,皖江工学院多年来坚持实施百千万团队培养模式。学校采用带研究生的方法培养本科生,基于导师制,选拔优秀教师担任导师,培养数百人的创新工程实践骨干,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和个性化支持;运用传帮带的办法促进同学们共同进步,基于导生制,让骨干学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数千名同学开展创新工程实践项目,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创新生态;通过实时答疑解惑的方式开展辅导,基于导学制,面向万名同学提供线上或线下服务,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关注和帮助。

  在学校的精心培育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稳步提升。仅2024年,工程师学院学生自主申报专利40余件,其中获授权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6件(学生自主申报,无代理),软著1项。经省人社厅批准,学校和马鞍山市于2023年试点工程师教育,2024年扩展到19个专业参与。2023与2024两届毕业生共有530人获工程类专业技术职称,其中工程师6人、助理工程师208人。同时,学校注重扩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近两年共1716人获得不同岗位资格证书。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质量得到有效提升,2025届部分毕业生在大三时就被三联泵业、泰尔重工等马鞍山市名企录用为实习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皖江工学院以创新为引擎,以工程教育为抓手,正源源不断地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产业新星。在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校园里,学子们将继续追逐梦想,砥砺前行,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创新与产业工程师学院 供稿)

  编辑:朱涛 王捷薇 钱恒 预审:陶彬彬 朱昌平 审核:汪军瑶 王飞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QQ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