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馆介绍
皖江工学院图书馆,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校园之中。自2008年9月建馆以来,图书馆敞开知识的大门,与学校同频共振,共同成长,在岁月的长河中,她不断蜕变,规模日益宏大,设施愈发完备,成为师生们探索知识、启迪智慧的精神家园。
一、双馆辉映,空间广袤
皖江工学院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主要机构,是学校文化建设和知识传承化的重要基地。学校图书馆分霍里山校区与郑蒲港校区两个馆,两座建筑均以五层的巍峨之姿矗立,总面积达39010平方米。霍里山校区图书馆占地15184平方米,沉稳而厚重;郑蒲港校区图书馆占地23826平方米,大气而灵动。它们犹如校园里的双子星座,交相辉映,为师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与研究空间。
二、馆藏丰富,资源优化
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是一座知识的宝库,不仅彰显着水利特色,更广泛涉猎各学科领域,全方位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学校还设有12个学院图书资料室,与图书馆共同组成学校的文献服务体系。截至2025年7月,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累计203.388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22万册、电子图书108.09万册,生均图书达到119.5册。图书馆拥有10个数据库,包括中文电子全文期刊16.536万册、外文电子全文期刊67.129 万册、学位论文590.87万篇、报刊4.6万册、音视频时长36833.33小时。它们或是承载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或是及时传递着世界的最新动态,让知识的获取不受时空限制,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目前,阅览有座位3400余席,所有阅览桌均配置充电插口,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学习环境。
三、特色鲜明,服务多元
为了进一步凸显学校发展历史背景和学科优势,图书馆打造了两个具有特色的特藏馆。水科技特藏馆致力于建成一个活生生的、场景式的水利专业教科书。这里不仅是水利专业师生的知识宝库,是广大读者了解水科学、感悟水文化的重要平台,更是培养师生水文化情怀、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第二课堂”。特藏馆以数字化、沉浸式、互动性为特色,通过自建水利科技数据库、前沿科技沉浸式体验以及丰富的研讨交流活动,让读者在互动中感受水利科学的魅力。特藏馆采用现代明快的设计风格,形成“四区一心”的空间布局。阅览查询区:提供水科技文献查询、接待问询、书目检索、文献复制等基本服务,方便读者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展览展示区:通过大书房式通壁布局和个性化布局,展示水利专业的经典文选、工具书以及皖江工学院学者们的卓越研究成果。研讨交流区:配备时尚有特色的座椅和设施,可供师生举办小型学术沙龙、研学活动和自修学习,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沉浸式体验区:利用VR技术,让读者体验水利发展历程和水文化的魅力,通过高科技手段和技术,使读者云游经典水利工程,观看先进水科学技术,深刻体悟学校的水利专业办学特色。水科学研究中心:以水利工程学院的教师为主要骨干,结合水经济研究、水环境设计与研究,形成文理融合、特色鲜明的水科学与水文化研究中心。
闻天书苑(红书房)特藏馆,是一座集红色文化收藏、研究和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藏馆。它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为主题的红色文化殿堂,通过红色记忆主题展示和重要红色元素展示,生动再现了张闻天同志的革命生涯和光辉事迹。这里不仅是一个红色经典文献的汇聚之地,更是一个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要平台。其空间布局,独具匠心,张闻天作品展示区:展示了张闻天同志的著作和与张闻天相关的红色经典图书和资料,让师生们能够近距离感受他的思想和风采。红色图书展示区:则典藏了复兴文库、马列经典、领袖著作等珍贵书籍,供师生们深入研读。书法音乐艺术台区: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艺、交流艺术的平台,让红色文化与艺术完美融合,共同绽放出璀璨的光芒。特藏馆不定期举办领航讲坛、红色读书会、微党课、书法观摩和学者沙龙等活动,通过师生们思想汇聚、智慧碰撞,共同探讨红色文化、交流学习心得,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四、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图书馆空间布局以阅读学习与文化休闲相结合,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现代感十足的学习及阅读服务环境。一层大厅设有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书库、学术报告厅、图书馆漂流吧,临展区等,一年四季都有不同主题的展览可供读者学习欣赏;二层的教师阅览室、报刊阅览室、草坪休闲自修区、咖啡吧、创客空间,三层的自科阅览室、社科阅览室、休闲学习吧、协作学习空间等;四层的自修阅览室、有声阅读区等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以满足师生不同需求,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五楼开辟的数字文献阅读区、备考专区等,为考研考公读者提供独立阅读座位,满足师生复习备考的需求。图书馆架组织构设置相对完善,运行科学,设有资源建设部、读者服务部、信息技术部、综合办公室、特藏与学科服务部五个部门,确保了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五、科技赋能,智慧领航
图书馆采用了超星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LSP),实现了纸质文献采访、资源管理、读者服务、资源典藏、统计报表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这一平台犹如智慧的神经中枢,将馆员、教师和学生紧密相连。通过书单、课程与图书馆教学服务的无缝对接,为教学提供了便捷的课程服务。馆内投放的图书自主借还机、自助打印机等设备,如同智慧的使者,以多种形式和手段提升着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质量,让读者尽享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同时,图书馆所有区域都布有网络资源,读者可免费查阅馆藏电子资源及数据库。
六、健全制度,质效提升
制度是事业发展的基石,是提升工作质效的重要抓手。图书馆在梳理场馆建设、专业化管理、读者入馆须知、开放服务、学科服务等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的基础上,出台了《皖江工学院图书馆管理规范》、《皖江工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制度》、《皖江工学院图书馆各部门工作岗位职责的补充规定》、《皖江工学院图书馆空调使用管理办法》、《皖江工学院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等了一系列管理制度,通过强化内控体系建设,制定岗位责任清单,细化办事流程,规范读者行为,优化服务细节,用科学有效的制度推动图书馆高质量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图书馆进一步完善馆内标识,形成标识清晰、指向明确的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图书查找服务。
七、活动纷呈,阅文同行
图书馆精心打造了“四季阅读”的品牌阅读活动。“春之韵”是以每年的“世界读书日”为主题展开系列活动,“夏之情”则是毕业季图书漂流活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秋之华”是迎接新生为主题的阅读系列活动,“冬之韵”是以朗读大赛为主题庆祝新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既有独立开展的学术讲座、交流研讨,也有与各系部、团委紧密合作的特色活动。阅读打卡、朗读比赛、摄影大赛等趣味活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展现了他们的个人才艺与成果。通过阅读与文化的结合,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同时在学术交流思考、语言表达、社会交往以及信息搜集与整理等多方面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此外,图书馆持续加强学科馆员及学生义务辅助馆员队伍的建设,不断优化和壮大图书馆团队,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体验。
未来,图书馆将继续强化学校图情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与各职能部门、各学院之间的深度合作,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效能,并借鉴各兄弟院校图书馆建设的先进经验,推动图书馆服务上一个新的台阶。
图书馆员工也将继续秉承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倡导读书、明理、求真、积善的行为准则,积极开展文献信息建设、发挥校园文化服务阵地的作用,为学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