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部设置 > 电信工程学院 > 学生活动 >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首页 > 院部设置 > 电信工程学院 > 学生活动 > 学生活动

非遗所思,情系三农——助力碧山村振兴发展

  2023-08-22 08:30:52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6月29日至7月3日,皖江工学院电信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前往黄山市碧山村展开实践调研活动。围绕碧山村“五抓五促”全面推进“五大振兴”实践调研组:聆听非遗传承人讲述非遗文化故事、走访当地村民,了解村民对非遗传统手工艺的看法、互动拓展体验村民的采桑劳作、参观碧山村古建筑等多项活动。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村委汪怀远书记进行挂牌仪式合影。(实践团成员 徐诺 供图)

聆听非遗传承人讲述非遗文化故事

  实践团队拜访了碧山村的非遗文化传承人王晓峰书记,进一步了解非遗文化的历史和发展,如傩舞、黄梅戏、舞龙舞狮和竹编工艺等;傩舞是其最具特色的舞蹈,曾上过央视表演节目,但平常鲜少看见傩舞表演,只有在重大节日才会在村里组织表演;相比于傩舞,黄梅戏涉及范围更加广泛,可谓是家喻户晓,深受各年龄段人的喜爱,在各种场合都有它的身影;而碧山村的舞龙舞狮则是在2002年被列入“非遗”列表,一般也只有在重大节日才会出现。实践团队成员们认识到,要想使得更多人关注和了解当地非遗文化,就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对非遗的保护力度和宣传力度,增强村民们的文化自信感,以此助力乡村振兴,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图为非遗传承人王晓峰书记正在给实践团队成员讲述非遗文化历史故事。(实践团成员 管桉东 摄)

走访调查,了解非遗

  在碧山村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成员前往村庄进行走访,通过与村民交谈以及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碧山村的非遗文化。通过走访,成员们发现村里居住的青年人较少,多数为中年人和老人;通过调查,成员了解到,当地村民对非遗的了解程度较高,但青年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并不是非常清楚,这也体现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活中没有真正深入年轻后代人们的心中;大部分村民认为在今后非遗和传统手工艺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失传。民众保护意识薄弱是在今后非遗和传统手工艺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其次是传承人老龄化问题,以及年轻人不愿意继承的问题。这些都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重视的点。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碧山村走访村民。(实践团成员 王祥 摄)

体验风土人情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实践团队成员们帮助当地村民进行劳作,感受村民们的辛勤;劳作结束后便前往村庄,欣赏、感受碧山村的“耕读文化”和“世外桃源”式的田园风情,进一步感受碧山村的生活氛围;参观当地的古建筑、最出名的碧山书局、工销社等,进一步了解了碧山村的历史文化。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帮助村民采摘桑叶。(实践团成员 汪璇 摄)

关爱留守儿童

  为了增强孩子们对家乡非遗文化的了解以及自身安全的保护,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前往“阳光之家”进行相关活动。开展了有奖知识竞答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到问答环节当中,在实践团队成员和孩子们的互动中,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加深;随后实践团队成员给孩子们进行了暑假注意事项宣讲,并教会他们基本的应急知识,其中包括防溺水安全、交通安全、防骗防骗等,让孩子们更好的保护自身安全。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给孩子们分发礼物。(实践团成员 曹颖 摄)

  通过此次“三下乡”暑假实践活动,实践团队的成员们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到了碧山村非遗文化的发展变化。通过走访当地村民、聆听非遗传承人讲述非遗文化故事、互动拓展体验村民的采桑劳作,参观碧山村古建筑等多项活动,让我们看到碧山村民风的淳朴,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碧山村的发展以及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些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以及每一位村民的努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将家乡文化发扬光大!作为皖工学子,我们更应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内涵,为乡村振兴、非遗保护与传承、为国家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非遗所思,情系三农——助力碧山村振兴发展

  2023-08-22 08:30:52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6月29日至7月3日,皖江工学院电信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前往黄山市碧山村展开实践调研活动。围绕碧山村“五抓五促”全面推进“五大振兴”实践调研组:聆听非遗传承人讲述非遗文化故事、走访当地村民,了解村民对非遗传统手工艺的看法、互动拓展体验村民的采桑劳作、参观碧山村古建筑等多项活动。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村委汪怀远书记进行挂牌仪式合影。(实践团成员 徐诺 供图)

聆听非遗传承人讲述非遗文化故事

  实践团队拜访了碧山村的非遗文化传承人王晓峰书记,进一步了解非遗文化的历史和发展,如傩舞、黄梅戏、舞龙舞狮和竹编工艺等;傩舞是其最具特色的舞蹈,曾上过央视表演节目,但平常鲜少看见傩舞表演,只有在重大节日才会在村里组织表演;相比于傩舞,黄梅戏涉及范围更加广泛,可谓是家喻户晓,深受各年龄段人的喜爱,在各种场合都有它的身影;而碧山村的舞龙舞狮则是在2002年被列入“非遗”列表,一般也只有在重大节日才会出现。实践团队成员们认识到,要想使得更多人关注和了解当地非遗文化,就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对非遗的保护力度和宣传力度,增强村民们的文化自信感,以此助力乡村振兴,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图为非遗传承人王晓峰书记正在给实践团队成员讲述非遗文化历史故事。(实践团成员 管桉东 摄)

走访调查,了解非遗

  在碧山村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成员前往村庄进行走访,通过与村民交谈以及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碧山村的非遗文化。通过走访,成员们发现村里居住的青年人较少,多数为中年人和老人;通过调查,成员了解到,当地村民对非遗的了解程度较高,但青年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并不是非常清楚,这也体现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活中没有真正深入年轻后代人们的心中;大部分村民认为在今后非遗和传统手工艺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失传。民众保护意识薄弱是在今后非遗和传统手工艺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其次是传承人老龄化问题,以及年轻人不愿意继承的问题。这些都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重视的点。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碧山村走访村民。(实践团成员 王祥 摄)

体验风土人情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实践团队成员们帮助当地村民进行劳作,感受村民们的辛勤;劳作结束后便前往村庄,欣赏、感受碧山村的“耕读文化”和“世外桃源”式的田园风情,进一步感受碧山村的生活氛围;参观当地的古建筑、最出名的碧山书局、工销社等,进一步了解了碧山村的历史文化。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帮助村民采摘桑叶。(实践团成员 汪璇 摄)

关爱留守儿童

  为了增强孩子们对家乡非遗文化的了解以及自身安全的保护,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前往“阳光之家”进行相关活动。开展了有奖知识竞答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到问答环节当中,在实践团队成员和孩子们的互动中,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加深;随后实践团队成员给孩子们进行了暑假注意事项宣讲,并教会他们基本的应急知识,其中包括防溺水安全、交通安全、防骗防骗等,让孩子们更好的保护自身安全。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给孩子们分发礼物。(实践团成员 曹颖 摄)

  通过此次“三下乡”暑假实践活动,实践团队的成员们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到了碧山村非遗文化的发展变化。通过走访当地村民、聆听非遗传承人讲述非遗文化故事、互动拓展体验村民的采桑劳作,参观碧山村古建筑等多项活动,让我们看到碧山村民风的淳朴,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碧山村的发展以及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些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以及每一位村民的努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将家乡文化发扬光大!作为皖工学子,我们更应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内涵,为乡村振兴、非遗保护与传承、为国家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QQ公众号